游客发表
然而,在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中,资本主义的本质正在受到自身制度孕育出来的群体——资本家的破坏。
中国的乡村几千年聚族而居,构建成一个熟人社会,熟人社会的游戏规则,诚实守信是根本,一旦失去诚信,将会被熟人社区成员集体抛弃,甚至祸及子孙。在一个盛产特色农产品的地方,外地商人纷至沓来采购。
面对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总数累计已高达1500多万,而且还在不断增多的严峻现实,以诚为基、以信为本的信用体系建设应是当务之急。道德其实就是伦理学视角的信用准则。信用体现的是双方当事人对约定义务的履行,它包括公约和私约两种,法律就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社会公约。当前一些地方大搞基础设施建设,结果拖欠企业资金,无法偿还,企业被拖垮的现象时有发生。错综复杂、扑朔迷离的现实场景让诚信在一些地方、一些领域、一些人的头脑里变得模糊不清,甚至渐行渐远。
全国法院系统从2013年10月至今已通过失信惩戒系统累计限制2000多万人次购买机票、车票,霸座、抢位、乱扔垃圾、争夺公交司机方向盘等不良行为更是屡见媒体频频曝光。一家客商不慎开车撞死一头羊,主人要求赔偿两千元,客商虽嫌价高,但身处异乡也只得接受。现在人们关注贫富差距问题,恰恰反映的是人们不满意的心态,贫富差距问题的实质或核心内容就是不满意心态的体现,而非客观财富多寡的比较。
在人们普遍都感到满意的社会中,就不会有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现,如当下人们关切的贫富差距问题。应该说,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必然的,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人们的能力、占有的要素和运气都不一样,这必然会在收入上体现出来。我们患的其实是不公和寡,而不是不均。在计划经济时代,人们普遍都很穷,是均穷,不存在贫富差距,也没有贫富差距问题,市场化改革开始之后,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,随之而来的是收入差距的扩大。
如果富有是通过个人的正当努力实现的,那也没话说。人们想到的最为常见的对策是向富人征税,比如在这次的人大会议中,就有全国人大代表、首钢董事长朱继民建议研究开征遗产税,称其是一种难得的、最适宜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。
如果对自己未来感到乐观,那么即便现在还比较穷,人们也不会产生不满意之感,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,现在人们发现改变命运的机会少了,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了,2011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超过140万就是这种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,社会上流行的富二代和穷二代现象也说明了这一现实。如上所述,贫富差距问题实际上是个不满意的问题,解决这一问题的着眼点,也应该落实到产生不满意的原因上,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,如温家宝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有效保护合法收入,坚决取缔非法收入,杜绝社会的腐败和不公正现象;另一方面,要使民众有正当的途径提高收入,有通过正当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,这主要依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,在市场化的过程中,富人变得富有,不会使穷人变得更穷,相反是为穷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,富人积累财富的过程也是改善他人生活水平的过程,市场就是利用富人的能力和财富为普通民众打工,这是市场的秘密所在。我们认为,类似的这种建议都是没有看到贫富差距问题的实质,或者说,他们看到的只是差距,而不是问题。人们不会因为别人的富有而感到忧虑,但是会为自己前景而忧虑。
二是人们对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匮乏的担心。那么产生这种不满意心态的原因又究竟为何呢?我认为有两个方面,一是看到富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致富,让人感到不公平,这种不满意更多的是由不公平引起的。可见,要解决的是贫富差距问题,不是贫富差距,这必须予以区分。所以,在市场化进程中,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一个客观事实,事实本来不应该成其为问题的,比如人们不会把有人长得高,有人长得矮,有人长得漂亮,有人长得难看视为一个社会的问题
对于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,作者没有从"配置资源"等"宏大"的概念出发去论述,而只是通俗地写道:是因为市场经济有一个最大的好处,就是叫人不偷懒。今天看到赵晓一篇谈基督教和市场经济的文章,感觉相当不错。
而要人们"自觉自愿"而不是"被迫"地去遵循,就必须有一种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正的信仰。计划经济坏就坏在没有激励机制,干好干坏一个样。
而这种信仰,必须是从善的、让人有所敬畏的……如何促使国人的内心产生这样一种信仰、并真正成为引领其言行的牢固理念,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。那是1988年上半年,我在中央党校进修部学习期间,有一次北大的厉以宁教授应邀给我们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。但是,市场经济叫人不偷懒,却不能叫人不撒谎、也不能叫人不害人。赵晓认为,造成此类意识和行为盛行的原因,在于相当多的国人缺乏一种信仰:不信神,不信鬼,不信天命,不信末日审判,当然更不信天堂地狱……什么都不信的人,只能信自己。这样的财富伦理,使得清教徒在追求财富时,目标和手段不再是分裂的,而是一致的。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,对基督教与比较规范、比较"干净"的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,作了通俗而又深刻的分析。
清教徒既然相信取财必须有道,而且ー心想着为上帝而创造财富,自然就有可能成为"君子"……法律之剑加之上帝睿智的目光,显然要比单纯的法律作用要大得太多……获取财富的手段与目的的一致性,就是这样弥补了单靠市场所导致的不足…… 赵晓的观察和分析,使我想到厉以宁教授的一些观点。在谈到经济运行的调节手段时,厉老师提出,除去行政调节、经济调节和法律调节之外,还需要有道德伦理方面的调节……我记得此前一年在北大中关园历老师家中聊天时,厉老师也跟我讲过同样的意思…… 在我看来,市场经济要想正常、规范、有效地运行,要想对社会起到更加积极正面的作用,仅靠自由竞争、优胜劣汰是远远不够的,还必须有一种多数社会成员认可并自觉自愿地去遵循的道德伦理。
相比之下,总是进出教堂的人,倒是比较容易遵守基督教倡导的财富操守和准则。这使得市场经济中存在一种危险,就是它有可能造成一种很坏的状况:诱使人们勤奋地撒谎、勤奋地害人,不择手段地谋取财富。
孔子说:"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"。很难设想一个虔诚的清教徒会用撒谎和害人的方式去获取财富,因为那种行为不但不能荣耀上帝,而且恰恰是背叛上帝,必然会受到上帝的惩罚。
而在自由市场的制度下,懒人是没法活的。市场经济会逼着大家去竞争,所以它是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制度。2019年10月28日 进入 贺阳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市场经济 。但是,在信息不完全、不对称普遍存在的情况下,完全依靠反复博弈和法律惩罚去求得市场行为的规范,不仅做不到,而且成本极高……从某种角度看,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。
而只信自己,意味着自己做一切事情都是可以的,撒谎骗人害人坑人又算得了什么呢? 赵晓对"有教堂的市场经济"是这样分析的: 不能否认总去教堂的人中间也有骗子,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,他们去教堂绝不是吃饱了撑的,作为教徒,他们的的确确是怀着虔诚的信仰进出教堂的。其中的秘密在于:那些虔诚的清教徒,虽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积累财富的人,但是他们追求财富并非仅仅为了自己的私利,更多地是为了"荣耀上帝",并使自己死后可以进入天堂。
这点一般人难以做到,因为一般人都不是君子。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,似乎市场经济就等于发财,而发财是可以不择手段的……正是这种"市场伦理",导致不靠劳动创造财富,靠官商勾结、恶意转移社会财富的方式致富,和在市场交易中不讲诚信、靠坑蒙拐骗致富之类的行为司空见惯、比比皆是
赵晓认为,造成此类意识和行为盛行的原因,在于相当多的国人缺乏一种信仰:不信神,不信鬼,不信天命,不信末日审判,当然更不信天堂地狱……什么都不信的人,只能信自己。2019年10月28日 进入 贺阳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市场经济 。
其中的秘密在于:那些虔诚的清教徒,虽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积累财富的人,但是他们追求财富并非仅仅为了自己的私利,更多地是为了"荣耀上帝",并使自己死后可以进入天堂。市场经济会逼着大家去竞争,所以它是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制度。清教徒既然相信取财必须有道,而且ー心想着为上帝而创造财富,自然就有可能成为"君子"……法律之剑加之上帝睿智的目光,显然要比单纯的法律作用要大得太多……获取财富的手段与目的的一致性,就是这样弥补了单靠市场所导致的不足…… 赵晓的观察和分析,使我想到厉以宁教授的一些观点。但是,在信息不完全、不对称普遍存在的情况下,完全依靠反复博弈和法律惩罚去求得市场行为的规范,不仅做不到,而且成本极高……从某种角度看,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。
孔子说:"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"。今天看到赵晓一篇谈基督教和市场经济的文章,感觉相当不错。
而只信自己,意味着自己做一切事情都是可以的,撒谎骗人害人坑人又算得了什么呢? 赵晓对"有教堂的市场经济"是这样分析的: 不能否认总去教堂的人中间也有骗子,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,他们去教堂绝不是吃饱了撑的,作为教徒,他们的的确确是怀着虔诚的信仰进出教堂的。这使得市场经济中存在一种危险,就是它有可能造成一种很坏的状况:诱使人们勤奋地撒谎、勤奋地害人,不择手段地谋取财富。
计划经济坏就坏在没有激励机制,干好干坏一个样。而要人们"自觉自愿"而不是"被迫"地去遵循,就必须有一种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正的信仰。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